2025 年 10 月 31 日,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指導、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創新服務中心主辦、北京三元基因藥業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 “三元基因”)承辦的 “2025 院士專家圓桌沙龍” 在北京成功召開。本次沙龍以 “我國自主研發的人干擾素 α1b(運德素®)治療惡性腫瘤的創新應用” 為主題,匯聚全國腫瘤領域權威專家,共同探討人干擾素 α1b 在黑色素瘤等惡性腫瘤治療中的臨床價值、應用突破與未來方向,推動自主創新藥物成果惠及更多患者。
Part.01院士領航:從抗病毒到抗腫瘤,經典藥物再譜新篇
活動在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、中國工程院院士侯云德的視頻致辭中拉開帷幕。作為我國首個基因工程Ⅰ類新藥 —— 人干擾素α1b的研發奠基人,侯院士不僅是三元基因的創立者之一,更帶領團隊實現了我國基因工程藥物從無到有的突破。他回顧了人干擾素 α1b 在病毒性肝炎、小兒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、新冠病毒肺炎等重大傳染病防控中取得的全球領先成果,并對其在腫瘤治療領域的拓展應用寄予厚望。他指出,“干擾素是老藥,但干擾素α1b抗腫瘤是新藥”,干擾素是一款經典藥物,在抗病毒領域的探索日趨深入,但在抗腫瘤領域的潛力挖掘只是冰山一角,未來大有可期。“經典藥物新用” 是藥物研發的重要方向,干擾素α1b展現出的抗腫瘤和免疫調節潛力,正是自主創新藥物價值深挖的典范,期待產學研醫協同,為中國腫瘤患者帶來更多希望。

Part.02主旨報告:臨床數據彰顯藥物實力
在主旨報告環節,三位領域內權威專家分享了人干擾素 α1b 在腫瘤治療中的最新研究成果,用詳實的臨床數據驗證了藥物的療效與安全性。
中國抗癌協會黑色素瘤專業委員會主任、空軍軍醫大學西京醫院高天文教授以《人干擾素 α1b 治療中國黑色素瘤的歷史回顧》為題,通過詳實的數據和病例,揭示了人干擾素 α1b在療效和安全性上的雙重優勢。他指出,中國黑色素瘤與西方白種人黑色素瘤病理特征不同,進口人干擾素α2b治療效果有限;而人干擾素α1b的基因源自中國人,不僅更適合中國人體質,副作用顯著低于α2b,且直接抑制腫瘤細胞的作用更強,對PD-L1 表達的誘導作用更小,在聯合治療中優勢突出。“以干擾素 α1b 為基礎的聯合方案,是治療中國晚期黑色素瘤目前較為有效的選擇”。

中國抗癌協會頭頸頜面整合醫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、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郭偉教授分享了一項 “PD-1 單抗 ± 人干擾素 α1b治療不可切除晚期頭頸部黏膜黑色素瘤” 的多中心 Ⅱ 期臨床研究設計。他表示,頭頸部黏膜黑色素瘤預后極差,現有治療手段有限,而人干擾素 α1b 的加入有望突破療效瓶頸,為這類罕見腫瘤患者帶來新希望。

中國抗癌協會皮膚腫瘤整合醫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、空軍軍醫大學西京醫院石瓊教授深入解讀《人干擾素 α1b 治療黑色素瘤專家共識(2024 版)》,明確人干擾素 α1b 在黑色素瘤術后輔助治療、晚期系統治療中的推薦方案。她通過臨床數據證實,高劑量干擾素α1b 單藥或聯合治療(如與 PD-1、安羅替尼等聯用)均顯示明確療效,且 3 級以上不良反應發生率低,患者耐受性良好;同時強調該共識為臨床醫生提供了規范的實踐指南。

Part.03跨界對話:多學科視角碰撞,拓展泛腫瘤應用新前景
高端對話環節,由三元基因副總經理劉金毅博士主持,高天文教授、石瓊教授,以及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張宗敏教授、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婦產醫院王金娟教授、北京大興區人民醫院宋春青教授等多位臨床專家,從頭頸外科、婦產科、腫瘤內科等多學科視角,分享了干擾素 α1b 在各類腫瘤中的實際應用體會與前景展望。專家一致認為,該藥不僅在黑色素瘤治療中成效顯著,在肺癌、腎癌、肝癌等泛腫瘤領域也具備廣闊的探索空間。

Part.04錨定泛腫瘤布局:三元基因開啟自主創新新征程
沙龍最后,劉金毅博士表示,公司將依托侯云德院士工作站的科研基礎,持續推進干擾素 α1b 在腫瘤治療中的循證醫學研究。目前,該藥治療中國特色類型黑色素瘤的方案已被正式納入 2025 年版《中國抗癌協會(CACA)黑色素瘤指南》,標志著其臨床價值獲得權威認可。未來公司將以黑色素瘤為基石,向肺癌、肝癌、婦科腫瘤等泛腫瘤領域拓展,聯合更多臨床專家開展前瞻性研究,優化藥物規格與治療方案,推動中國原研藥物創新發展。
此次院士專家圓桌沙龍的成功舉辦,不僅展示了我國自主研發藥物在腫瘤治療領域的突破,也為 “醫研企” 協同創新搭建了高效交流平臺。未來,三元基因將持續依托院士工作站平臺,深化與臨床專家的合作,推動人干擾素 α1b 在更多腫瘤領域的臨床轉化,為我國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與腫瘤患者健康福祉貢獻力量。